台大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 王修含
面膜是相當流行的一種保養方式,使用方式是將膏狀物、糊狀物或是其他敷料覆蓋在臉部,期待達成皮膚美容保養方面之目的。
事實上,使用面膜是自古以來就存在的一種美容保養方式[1],在古埃及已有塗抹泥漿進行美容保養的記載[2],而在宋朝歐陽修編修完成的《新唐書》(卷七十六·列傳第一·后妃上),曾有關於武則天的記載:「太后雖春秋高,善自塗澤,雖左右不悟其衰」[3] 。在唐朝時代面膜已被用於保養兼治療,當時稱為「面脂」,唐朝王燾所著醫書《外台秘要》(卷第三十二),即載有「面膏面脂兼療面病方一十三首」,包括「千金面膏去風寒令面光悅,耐老去皺方」、「文仲療人面無光潤,黑及皺常敷面脂方」與「延年面脂方」等,其中的「常敷面脂方」即為唐高宗與武則天時期著名的御醫張文仲所提供的面膜配方[4]。
1.Velasco MV, Vieira RP, Fernandes AR et al. Short-term clinical of peel-off facial mask moisturizers. Int J Cosmet Sci. 2014 Aug;36(4):355-60.
2.El-Hinnawi E and Abayazeed SD. The Suitability of Some Egyptian Smectitic Clays for Mud Therapy. J App Sci. 2012;12:480-5.
3.歐陽修,《新唐書》(卷七十六‧列傳第一‧后妃上),成書於西元1060年,全文可見於https://zh.wikisource.org/wiki /新唐書/卷076
4.王燾,《外台秘要》(卷第三十二),成書於西元752年,全文可見於 http://www.theqi.com/cmed/oldbook/book84/b84_32.html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