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由於失智的表現方式每個人有很大的不同,大家常會拿身邊人來比較,親等愈近的被比較的機會和程度自然也愈大,但是,身為照顧人一定要認清「每個病人都不同」這個事實。 大伯以前晚上都會起來大叫,但爸爸不會啊?所以爸爸應該不是癡呆吧?婆婆常忘了自己吃過飯而一直要吃東西,但媽媽卻反而是沒有食慾,這樣媽媽應該不是失智吧?很多照顧者即使在看護一段時間後,都還會懷疑自己的方法是否沒有「對症下藥」,或是到處詢問偏方,看有沒有讓他突然好轉的特效藥。 不斷求醫找解藥,在失智老人上比較不常見,一方面是他們多半年紀已大,照顧者可以接受「讓病人維持比較舒服的生活方式」的對策,不再積極尋求治療方法,不過,這種態度也因人而異,應該說,與其求醫,不如求己,如果你可以接受「自己才是自己最好的醫師」這句話,那麼,身為和失智者最接近的照顧者,就應扮演替病人做決定的角色,包括決定他要接受到何種程度的醫療。 |